據估算:2012年,扶綏縣推進土地“小塊并大塊”整合、實施甘蔗高效節水灌溉6萬畝,根據糖業部門有關技術人員實地砍收過秤測產,項目區甘蔗平均畝產7.5噸—8.8噸,比非項目區高2噸以上,按每畝增產2噸計算,全縣6萬畝的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共增產12萬噸。從實際收益講,作為制糖企業從增產的6萬噸入廠原料蔗所獲得的實際收益應當是大頭;而從蔗農收入看,按每畝增產2噸、每噸460元計,則項目區蔗農實現甘蔗畝增收920元。這就實現了制糖企業增效和蔗農增收的統一。因此,這種以土地“小塊并大塊”整合為基礎的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被認為既是工業反輔農業的具體形式,又以新的方式構建了制糖企業增效和蔗農增收的利益共同體。
山東萊蕪節水灌溉設備有限公司 www.geinu.cn
甘蔗生產是制糖企業的“第一車間”,是制糖企業與蔗農利益的集結點,甘蔗生產的優劣、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制糖企業和蔗農的切身利益。只有把甘蔗生產這塊“蛋糕”做大,制糖企業和蔗農才可能實現雙方共贏。因此,推進甘蔗生產的規模化、機械化和現代化,實現甘蔗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正是制糖企業和蔗農雙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扶綏縣干部群眾在實踐中認識和體會到,推進土地“小塊并大塊”整合、實施甘蔗高效節水灌溉,可以更好地實現 “一減二推三保四增五促”的成效。“一減”:就是減少了用工量。土地整合后實現小塊變大塊、三角變方塊,大大減少了農民在分散的地塊之間來回重復勞動的時間、人力和物力;“兩推”:就是推動了全程機械化和集約化經營。土地整合后,重新規劃的路網又寬又直,耕種土地又平又大,可以大大提高甘蔗生產從播種、田間管理到采收各個環節的機械化程度。同時,土地整合后可實行“五統一”,即統一機耕、統一種植、統一用水、統一管理、統一砍運,大大提高了甘蔗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水平;“三保”:就是保障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穩定收益和土地經營權穩定。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有效保證了農業灌溉,能有效改變過去農業用水“等天靠天”的被動局面,提高了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保障了農業生產收益;土地整合不改變土地的性質,不影響農民土地的自主經營權,保障了農民土地經營權的穩定;“四增”:就是增地、增產、增效、增收。土地整合后,田間大埂、灌溉毛渠不復存在,耕地利用率顯著提高,扣除拓寬路網用地外,每個土地整合區增加有效耕地面積2%以上。
甘蔗種植有了水灌溉作保證,同時推廣應用各種新技術,畝產平均增產2噸以上,宿根年限也可從2年延長至5年乃至更長,此外還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甘蔗畝均節約水、肥、農藥70%以上;“五促”:就是促進了現代農業新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形成了工業反哺農業新機制。所有這些,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大大增強了制糖企業和蔗農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使制糖企業增效和蔗農增收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扶綏縣土地整合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辦公室的同志認為,推進土地“小塊并大塊”整合、實施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故然需要政府引導,但更重要的是必須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和強調企業的推動作用。在推進這一項目建設過程中,制糖企業正是從“第一車間”的角度,充分認識到企業與蔗農利益的密切關系,從而在政府的引導下自覺地全程參與并出資扶持項目建設,自覺改變以往只注重企業自身“車間內的事”的單向思維,投入更多資金扶持甘蔗生產,以土地“小塊并大塊”整合、實施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為載體,謀求實現企業自身與蔗農雙方的合作共贏。
積極探索構建企業持續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利益共同體,扶綏縣推進土地“小塊并大塊”整合、實施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實踐的這一深刻啟示,也許就是做大做強蔗糖產業的現實選擇和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