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渠引水灌溉稻田,是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主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廣西,修水利、搞灌溉的對象,向來也局限于基本農田。經過多年努力,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廣西水利投入連創新高,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已經超過80%。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占全區耕地總面積2/3的旱坡地,基本上還是靠天收獲的“望天地”。
2011年以來,水利部門通過抓試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修水池、鋪管道引水上山,再通過大大小小、硬的軟的水管,翻山越嶺、成網連片伸向廣闊旱坡地,噴灌、滴灌、管灌各顯神通,“望天地”轉眼間實現旱澇保收,產出和效益成倍、多倍地增加,出現土地潛力大釋放、農業經營方式大改革的歷史性變化,項目完成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一派集約化、機械化、自動化、企業化、生態化的現代農業新景象。
田陽芒果——水管上山旱坡勝良田
芒果收獲時節,全國扶貧狀元、田陽芒果大王莫文珍特別開心:今年芒果收成太好啦,以往再好的年景都沒得比!
自治區水利廳組織專家測產驗收,結果顯示:這片芒果雖然只趕上后期一次關鍵性用水,株產和畝產卻都比原來增加六成以上。
這片2000畝的山地果園,去年利用中央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項目資金,第四季度動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果林中按一定間距鋪設水管、設置龍頭,在關鍵用水期實施人工噴淋。
擔任尚興村黨支書和芒果合作社負責人的莫文珍津津樂道——芒果生長周期中,控梢、壯花、保花、壯果是4大關鍵環節,有沒有水,決定著落不落花、花好花差,落不落果、果大果小;今后4大關鍵環節都有用水保障,增產1倍以上完全沒有問題,甚至可以增產兩倍;單果更大,外觀更好,肉質更香,賣價也會更高。
莫文珍原本世代生活在大石山區。20多年前他第一個離開不適宜生存的故土,來到現在這個地方,在當地人不愿耕種的山上開荒,從種玉米、甘蔗到種芒果,一家人一步步扎下根,并陸續把全村人都帶了出來。近些年,不斷有“原住民”要拿山下良田換他山上果園,他從沒答應。現在,裝備了水管的果園更值錢了,就是拿兩畝水田換一畝果山,他也不干呢!
田陽縣去年開始實施芒果高效節水灌溉項目,今年建設示范片2.5萬畝。據介紹,像這樣搞水管灌溉,每畝一次性投入1500元左右,果農一年即可增收2000元以上。
柳江葡萄——短信一發水肥滴下根
今夏特別熱,全國叫苦不迭,地處桂中旱片的柳江縣成團鎮魯比葡萄村的農民卻不怎么在乎。他們可以在家里享受著空調,拿手機錄入一個灌溉數字,往智能系統發個短信,外面太陽熱烤著的葡萄藤下,一滴滴既解渴又有營養的水肥,立即“滴答”入土滋潤根部……
魯比葡萄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已實施2269畝,配套建立智能自動控制系統,田間利用太陽能控制終端出水開關。土生土長的農民葡萄專家、縣葡萄協會負責人張星敏介紹,葡萄搞了滴灌,一年可產兩季,比傳統生產方式多一季,總產量增加1倍多;今年夏葡萄已經收完,種植戶人均收入四五千元;根據往年經驗,下季冬葡萄得果會少些,但屬于反季節水果,上市價錢高,總收入不比夏葡萄差。
以魯比村為中心,這一帶連片種植葡萄萬畝,政府正在有計劃擴大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并通過用水協會、葡萄協會一體化管理,帶動葡萄實現產業化發展。
崇左甘蔗—— 水轉地轉經營公司化
目前規模最大的高效節水灌溉場面,出現在廣西最有話語權的產業——甘蔗,主戰場就在左江旱片、“中國糖都”崇左市。
崇左市江洲區人均產蔗產糖量高居全國之首,80%以上耕地、90%以上農民種植甘蔗,3/4以上財政收入來自蔗糖。然而,人少地多的狀況、分戶經營的模式,雖然依傍奔流不息的左江,100多萬畝蔗地長期無水灌溉,畝產多年在4噸左右徘徊。怎樣突破?江州區2011年成為第三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后,用財政投入帶動企業大規模投資,建設以滴灌為主導的高效節水灌溉體系,蔗地大面積流轉集中給公司經營。
江洲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每年每畝流轉價是這樣確定的:兩噸蔗×當年糖廠原料蔗收購價。按近年原料蔗收購價每噸500元左右的行情,每畝蔗地年租金暫定1000元;當年蔗價高,折算租金相應高;如果蔗價每噸低于400元,一畝地年租金則按800元保底。這樣,確保了蔗農地租收入高于之前自己直接種蔗的純利潤。
企業作為流轉土地的投資主體和經營實體,利益也需要保障。當初論證,建立滴灌系統,甘蔗畝產可由4噸左右提高到6-8噸,其“下限”6噸正是盈虧平衡點,超產部分就是企業的期望利潤和“地主”的額外分紅。
今年初,在馱盧鎮連塘村安定屯,崇左市對江州區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現場驗收,項目區甘蔗畝產高達9.28噸,比當初論證畝產“上限”8噸還高1.28噸,糖分也相應提高1-2個百分點,企業、蔗農皆大歡喜。
蔗農變成“地主”之后,同時又在自家蔗地上給企業當工人,閑余勞力還兼搞養殖等做業主。這樣一來,家庭收入中既有“按資分配”的地租和分紅,又有“按勞分配”的工錢或薪水,還有二者兼而有之的經營所得。
蔗地“小塊變大塊”由公司經營,全程機械化立刻實現——從耕地、播種、田間管理一直到砍收裝運。
同處左江旱片的龍州、扶綏等縣,紛紛采取類似方法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推動蔗地大規模流轉集中——其“轉動”土地的強大財力,正是政府啟動性投入引來的企業大規模投資。
八桂旱地——引水灌溉潛力難估量
噴灌、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田陽芒果、柳江葡萄、凌云茶葉、崇左甘蔗以及其他地方香蕉、蠶桑、煙葉等項目上成功實施,產量普遍實現翻番,質量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增長高于種植產量增長,投入成本當年或第二年就可收回。
始料未及的非常成效,讓業界興奮不已——普遍種植在旱坡地上的廣西水果、經濟林和經濟作物,不僅具有巨大的增產增收潛力,而且能夠順勢實現集約化、機械化、自動化、企業化、生態化,從而快步走向農業現代化。廣西水利廳廳長楊焱表示,高效節水灌溉引發農業生產力大提高,促進農村新型經營體制迅速形成,有效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發展,稱得上是一場變革。
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接近1600萬畝,90%種植在旱坡地上。2010年以前,受制于資金投入、技術難度等因素,廣西糖料蔗灌溉面積僅有115萬畝,占種植總面積不足8%。
財政部、水利部設立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專項資金后,每年支持廣西6個縣列入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重點縣,每個項目縣每年獲得3600萬元專項資金,連續3年總投資1.08億元,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萬畝以上。同時,其他涉農部門、制糖企業及種植大戶也配套投入。2011-2013年這3年間,全區新實施糖料蔗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5萬畝,使甘蔗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60萬畝,占種植總面積比例提高到10%。
廣西水果種植面積與甘蔗相當,也是1600萬畝左右,同樣普遍種植在山坡上,幾乎都沒有灌溉設施。像田陽芒果、柳江葡萄一樣,有計劃地選擇一些特色優勢水果,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廣西水果由大變強完全可以期待。
八角、肉桂等獨具特色的經濟林,蠶桑、木薯等業已做大的經濟作物,想擺脫既要看老天臉色、又要看市場臉色的不利狀況,出路很可能就是高效節水灌溉。
廣西水利廳總工程師趙木林介紹,與渠道輸水只能往低處流有所不同,管道輸水不怕地形起伏,能翻山越嶺“走”往高處灌溉“望天地”,以山區丘陵為主體的廣西大有可為;今后廣西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應逐步轉移到高效節水灌溉,其主戰場就是占耕地總面積2/3的旱坡地。
山東萊蕪節水灌溉設備有限公司 www.gein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