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帶被灼傷原因分析
膜下滴灌技術是集覆膜技術與滴灌技術兩者優點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灌溉技術,也是地膜栽培技術的延伸和深化。但附著在地膜上面的小水珠,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凸透鏡,陽光聚交后,當聚交中心點恰巧落在膜下的滴灌帶上時,形成局部高溫,將滴灌帶面灼傷熔化,產生孔洞,造成帶面損傷。
作物播種滴水后膜內附著較多的小水滴,在膜上積聚較多的水滴,膜上和膜下的小水滴具有凸透鏡的作用,在陽光的照射下有些小水滴凸透鏡的焦點就恰巧落在了滴灌帶上。在天氣晴朗或陣雨過后天氣突熱,室外氣溫較高(32℃以上),上午11:30至中午15:30分時,水珠的直徑在5mm—13 mm,地膜與滴灌帶的距離在13 mm左右時,膜內溫度較高時(38℃以上),水珠聚焦點在短時間內能聚集較高溫度(75℃—160℃),在焦點易將滴灌帶熔化灼傷產生小洞。在地膜上表面的小水滴由于受風、陽光、蒸發等環境影響較大,存在的時間較短,相對于膜下水滴來說產生的危害機率較小,但當天氣晴朗,溫度較高,光照強烈,無風雨情況下由于膜上易聚積較大水滴,聚焦強烈,也易給滴灌帶產生較大面積的燒傷。
預防措施
1、鋪設滴灌帶時要保持地面平整,防止土塊,雜草等物將地膜托起后造成水汽在地膜內積水,形成透鏡效應灼傷滴灌帶。
2、鋪設時可將滴灌帶進行淺埋,避免焦點灼傷。
3、鋪設時,在滴灌帶上或地膜上鋪上一層厚1 mm左右的土層,破壞透鏡的形成,避免灼傷。
4、作物植珠高度的陰影無法遮住滴灌帶,天氣晴朗,日照強烈氣溫較高時,發現膜內出現水珠時要及時拍打,或用消防風機輕吹地膜抖脫膜內水珠。
5、使滴灌帶盡量貼近地膜。一般滴灌帶與地膜的距離在5 mm左右不會灼傷滴帶。
6、每次系統運行完后在滴灌帶內存留一些水份。
7、使用黑色的地膜進行覆蓋。
8、改進生產工藝,生產出熔點較高的能有效防止灼傷的滴灌帶。
山東萊蕪節水灌溉設備有限公司 www.gein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