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微灌節水設備生產企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微灌企業已基本能生產微灌所需要的各類系列產品,但在專業生產微灌用節水設備的200多家企業中,大多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尚未從小生產方式中擺脫出來。據不完全統計,年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生產企業較少,僅占生產企業總數的5%左右。而集灌溉新技術研究、新產品研發、系列產品規模化生產、技術服務于一體,具有一定規模微灌設備生產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山東萊蕪節水灌溉公司是我國目前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企業。現在來說說關于我國微灌節水設備生產企業存在的三大問題:
一、對設備生產企業缺少政策和資金支持,設備質量監督管理力度不夠
節水灌溉設備生產和銷售季節性強,企業需要的流動資金大,目前政府尚未將微灌設備全部列入涉農物資范圍,生產企業還不能在稅收、貸款等方面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同時,目前未能形成農業節水灌溉產業法規和制度,對微灌設備生產企業保護不夠,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產企業對節水產品技術的研發熱情,特別是有些地方以低價為中標條件,造成畝投資嚴重背離工程正常造價,嚴重影響工程的質量,這對節水灌溉的進一步推廣產生了較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設備質量與標準執行方面的問題
近些年,由于國家對節水灌溉設備科技攻關的重視,國產微灌設備生產制造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與國外的差距明顯縮小。但是,如果認為國產設備總體上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能夠讓人放心地大量推廣使用,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國產設備在標準執行、產品配套齊全、品種規格多樣化、塑料管材耐老化、灌水器出水均勻度等許多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可靠性、穩定性、耐久性等方面問題更多。如滴灌帶壁厚不勻、滴水不均勻、管道接頭漏水易脫開、施肥設備工作不可靠,過濾器及其金屬閥件易銹蝕、漏水等。據近期調查,我國部分地區微灌工程滴灌帶存在的爆管漏水、灌水不均勻現象還是很普遍,有些地方,由于產品質量的問題,已經嚴重挫傷了農民使用微灌的積極性。國際化、工程化、精準化已成為我國節水農業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同時也將是我國節水農業向國際化、民族化邁進的極為關鍵的一步,它有利于我國農業更好地進入世界市場,同時也將給節水灌溉業帶來嚴峻挑戰。
三、國內滴灌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
與國外相比國產滴灌產品性能差距較大,自動化程度低。國外節水設備先進,性能優良,配套性差,管理維護、運行費用較高。國內生產的滴灌產品在推廣應用中,普遍存在自適應性能差、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造成灌水器易堵塞、滴水不均勻。配套過濾、施肥設備自動化控制技術開發滯后,近年來,雖然在過濾器、防堵塞灌水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沒有形成產品化和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此方面的研究、開發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就此上的三大問題而提出幾點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標準化體系與質量監督體系
微灌設備質量關系工程成敗和農民從事節水灌溉的積極性,目前市場質量參差不齊,質量監督檢查乏力,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會同水利部曾組織3 次節水灌溉質量抽查,但范圍有限且抽查間隔時間較長,建議國家將節水灌溉設備納入定期檢查的范圍,在資金、檢測手段等方面予以支持。完善標準化體系與質量監督體系、規范產品質量與市場監管。
二、對節水設備的購買和銷售實行補貼
建議根據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對農民購買節水設備實行補貼的試點政策,參照國家農機補貼政策辦法,對節水產品也同樣實行補貼,補貼資金統一由各地方政府水務部門掌握管理,以此激勵農民購買節水灌溉設備、興建節水灌溉設施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節水灌溉的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完善節水灌溉建設項目管理體制
建議節水灌溉工程借用公路建設的分級負責模式,即水源工程、泵站、輸水管線等工程投資由國家或各級政府承擔,負責將水輸送到田頭;設施的維護保修和農戶技術培訓,由節水產品生產廠商和農技推廣部門共同負責,政府根據技術需要給予適當補貼。
四、對節水行業的企業實施一些國家優惠政策
目前,國內節水灌溉設備制造企業的規模都比較小,但在市場競爭方面,面對的卻是實力強大的國外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在科研開發、上市融資、推廣應用等方面出臺相應優惠政策,鼓勵國內企業實行跨部門、跨地區、跨所有制形式的聯合,吸納利用社會資金,逐步在全國形成4-6 個行業集團,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實力。積極爭取和培育節水灌溉企業上市運行,運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和社會資金來加快企業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轉化率,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加速企業的發展壯大,增強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提高管理、信譽、服務水平,躋身國際、國內競爭市場,同時給社會更多的回報,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節水設備的知名企業。
萊蕪塑料節水灌溉設備有限公司 www.geinu.cn
|